18661252528
外国人吃小龙虾是一种很不值得一提的体验,甚至在不少国家看来,中国人突然开始吃小龙虾了反倒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儿。
尽管现在小龙虾已经成了中国夜宵圈的一哥,但只需将时钟播回到30年之前,小龙虾还处于一种人人喊打、无人问津的状态。在九十年代末的水产圈里,还时常能听到关于“振兴我国淡水螯虾产业”的呼吁,在今天的几个小龙虾主产区,现在的虾老板(以及他们的父辈们)还对在稻田里到处打洞的小龙虾恨之入骨,而当时我国野外捕捞的数量有限的小龙虾,还是主要以出口为主。按理说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飞禽走兽咱们老祖宗什么没吃过啊,为啥小龙虾却一度这么不受待见?其实细究起来也不难得出答案。淡水螯虾这个大家庭 总计有540种, 但其中的七成分布在北美,剩下的还有2成分布在澳洲,偌大一个亚欧大陆,原生的淡水螯虾只其中的1.5%。就拿我们中国来说,原生分布的淡水螯虾统共就3种一-东北蜊蛄 ,朝鲜蜊蛄,史氏蜊蛄,它们还都分布在我国东北一带。 很长时间里,在中原地区,这三种淡水螯虾的存在感约等于0 ,大众与它们的交集大多发生在中药铺里:中医认为,蜊蛄胃里的结石(蜊蛄石)有止血,止泻,利尿,强筋骨,可同样有这种药效的中药材不要太多哦.....
1929年,今天我们常见的克氏原螯虾被弓|进到了南京和安徽滁县-带。 至于引进的原因,至今还是众说纷云,不过什么日本人引进用来处理战争尸体之类的显然是无稽之谈, 1929年,南京还未被卷入到战火之中,更不是日区;也有研究认为,引进克氏原螯虾,是为 了给牛蛙养殖业提供饲料,这种猜测也缺乏足够的证据,牛蛙这种经济蛙类登陆中国的早记录,发生在1935年的上海,当时的一家牛蛙养殖场从美国引进蛙种,但似乎养殖并不顺利,此后的1958- 1960年间,上海、浙江、广东等地多次引进牛蛙,都因为死亡率过高而告终。直到1961年 ,“老朋友" 卡斯特罗向中国赠送了牛蛙种苗和技术,开启了中国牛蛙养殖的宏大序幕。更有可能的一种猜测是,南京周边的克氏原螯虾,可能是从日本引进的(在当时,日本刚刚从美国引进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技术) , 用来给南京周边的本土水产养殖业做鱼虾膨化饲料。由于适应性、强悍的生殖能力,从南京为起点,小龙虾在之后的岁月里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,成为了令人头疼的入侵生物,可尽管如此,中国人也并未立即对它产生食欲:理由简单又直白-它能吃的部分太少了。-只小龙虾从头到脚,虾肉的比例只占到总重的15%左右,同样是虾,南美白对虾的出肉率基本都在65%以上,即便是吃起来特别费劲的大闸蟹,出肉率也有30--
40%。当然会有人提出不同的见解,认为我们不吃小龙虾是因为它“脏”“喜欢钻臭水沟” , 但实际上小龙虾进入中国的岁月里,中国的工业化、农业化学化程度并不高,清洁的水质随处可见。而且在干净的水质中小龙虾生活的更加滋润,而欧洲的部分研究表明,小龙虾正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一一由 于成年小龙虾趋向于植食性,它们对大型水生植物带来很大威胁,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而导致浑浊。但放眼全球,对于淡水螯虾的狂热之风。,可是呼啸许久了。在克氏原螯虾的故乡北美,人们食用淡水螯虾的历史久矣,而克氏原螯虾正是受追捧的一种。在美国南部各州自然水体中,分布着大量的克氏原螯虾,早在上世纪50年代,野外捕捞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大规模的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因此兴起。